- · 《电力系统自动化》栏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数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收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投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征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刊物[05/29]
首个工业园区级“新型电力系统”雏形显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7月21日电(记者 王一晨)近日,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论坛在浙江海宁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电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7月21日电(记者 王一晨)近日,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论坛在浙江海宁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电力平衡支撑能力仍然不足,调峰能力不足以支撑高比例的新能源消费,新能源整合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柔性电力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通过开展柔性电力系统相关标准和理论基础研究、开发柔性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政策引导等四项措施,全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和优化灵活资源开发利用。
记者了解到,经过十余年的培育,海宁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风电生产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它是浙江省最大的光伏产业集群之一。上半年,海宁依托全国首个城市能源互联网项目,建成多元化、一体化、高弹性的电网首域示范。
3月31日,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浙江省首个“绿色低碳产业园建设示范区”在海宁尖山新区落成。 5月14日,浙江省首个地方电力需求侧响应补贴政策在尖山新区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实现“双碳”目标指明了方向。
示范区成立三个月来,成效显着。供电方面:首套光伏组调群控系统建成,将数百个屋顶光伏电站变成了一个单一的“虚拟电站”。在此基础上,尖山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从22.4万千瓦增加到24.2万千瓦,增长8%。电网侧:通过配网改造,实现配网自动化100%全覆盖。负荷端:尖山新区推出全省首个电力需求响应地方补贴政策,吸引347家企业100%签约。还有2.18万千瓦时/秒的可中断负载,确保在电网受到重大冲击时能快速切断负载,保障大电网的运行。储能方面:全省首个用户侧“光伏+储能”项目投运,形成了线级、微网级、移动等多场景储能综合应用体系。 ,总装机容量1500千瓦。
6月30日,海宁尖山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正式上线。至此,全国首个工业园区级“新能源型新电力系统”样机在海宁建成,实现了供电、电网、负荷(用户)、储能,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电力系统”,每年可吸纳尖山新区本地新能源发电量超过5亿千瓦时,占比超过占全区总用电量的30%。 ,人均光伏发电量9.7千瓦。
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网址: http://www.dlxtzdhzz.cn/zonghexinwen/2021/0724/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