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全国首次可再生能源电力超额消纳量交易成功开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月5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成功开展全国首次可再生能源电力超额消纳量交易,共10个省参与本次省间交易,其中双边交易达成超额消纳凭证转让结果245.5万个,挂牌交易申报交易意向

2月5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成功开展全国首次可再生能源电力超额消纳量交易,共10个省参与本次省间交易,其中双边交易达成超额消纳凭证转让结果245.5万个,挂牌交易申报交易意向910万个。

据了解,这是区块链技术在可再生能源电力超额消纳量交易应用场景的首次成功落地。此次交易所采用的双边协商和挂牌交易方式由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和数字化身份认证机制设计建设。

据介绍,作为央企首家区块链科技公司,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支撑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开展了基于区块链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系统顶层设计,综合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的相关要求和区块链技术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先进性,深入可再生能源电力超额消纳量交易场景,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数字化身份认证,为每一度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出具数字化“消纳凭证”,并通过构建双边交易和挂牌交易的灵活交易模式,实现消纳交易全流程链上化运作。

对此,技术支持方信任度创始人兼CEO马臣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凭证交易平台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具有两个层面的创新意义。首先,在产业层面,区块链从试探性的合同、档案等外围应用发展到了电力交易核心业务上,表明产业区块链开始真正赋能到产业数字化中。

“再者,在技术层面,从浅层次的存证应用发展到了智能合约高级应用,消纳凭证的签发、双边协商、集中交易等关键交易行为合约化,在智能合约里可信的实现凭证的签发与验证、凭证的交易等;同时还创新实践了区块链分布式身份认证(DID),由区块链身份凭证替代传统CA数字证书,大幅降低了市场主体的成本。”马臣云进一步分析道。

据悉,此次全国首次可再生能源电力超额消纳量交易,成功达成超额消纳凭证转让结果245.5万个,相当于可再生能源电量24.55亿千瓦时。浙江、青海通过本次交易顺利完成本省2020年度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效显著。

此前,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在公开活动上发布“区块链+碳交易”生态网络场景时曾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区块链技术大有可为。

“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作为能源区块链建设的先锋队,将全力打造更为多元的‘区块链+碳交易'生态网络场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负责人王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生态网络场景建设方面,公司将围绕碳交易、清洁能源消纳、冬奥绿电溯源等低碳业务场景,深入推动区块链技术成果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创新发展,打造更加矩阵化、体系化的“区块链+碳交易”生态网络场景。

事实上,不仅在电力交易上,国网区块链已在多个场景落地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推动区块链实现从基础应用向核心业务纵深推进,能源‘链网'发展格局雏形初现。”王栋对记者介绍,能源区块链建设成果在共享储能、安全生产、电力交易、供应链金融等25个具体业务场景实现落地实践,服务国网北京、浙江、青海、甘肃、宁夏、辽宁、山西、冀北、山东、吉林等多个省级电力公司业务创新发展,上链数据超1亿条,区块链赋能能源电力业务提质增效初显成效。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网址: http://www.dlxtzdhzz.cn/zonghexinwen/2021/0224/740.html



上一篇:电力无法大量储存,中国电网每天发那么多电,
下一篇:倡导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 工信部加快推进工

电力系统自动化投稿 | 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 电力系统自动化版面费 |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发表 | 电力系统自动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