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力系统自动化》栏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数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收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投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征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刊物[05/29]
智能运维已至,电力系统重要“风口”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电力投资重点向运维转变,智能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2018-2020年国网系统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合计477亿元 我们测算2018-2020年变电站/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分别为72/405亿元
▌电力投资重点向运维转变,智能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2018-2020年国网系统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合计477亿元
我们测算2018-2020年变电站/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分别为72/405亿元。亿嘉和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国家电网自2013年开始集采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截至2017年保有量约1,000台,2020年国内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数量将超过3万个,需求缺口大;2015-2017年亿嘉和的配电站巡检机器人销量分别为50/270/448台,呈高速增长态势。
如果智能电网无人巡检推进顺利,我们测算2018-2020年国网系统巡检机器人市场总需求约为477亿,年均市场需求约159亿;其中,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合计9,000台,市场空间72亿元;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合计8.1万台,市场空间405亿元。
预计2016-2020年智能电网总投资保持高位。2010年3月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显示,2016-2020年智能电网建设进入第三阶段,投资额为1,750亿元,占电网投资比例由11.67%升至12.5%。
2010年9月的《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将第二阶段投资总额调整为2,861亿元,占比升至19.07%。2016-2017年国网电网投资为4,964/4,854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4,989亿元,按《规划总报告》中12.5%的比例计算,2016-2018年智能电网投资分别为621/607/624亿元。
假设2019-2020年电网总投资规模维持在4,900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016-2020年智能电网合计投资将达到3,076亿元。我们认为,智能电网投资总额有望保持高位。
智能运维将成为投资重点。国网“十二五”对电力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高峰结束,投资重点将从“基础建设”向“运维”转变,基数庞大的电力设备的监控、维护、保养等需求都将充分释放。
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和施工规范协会(CSI)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电网系统实施状态检修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2%~10%,节约检修费用25%~30%,延长设备使用寿命10%~15%。
现阶段国家电网的运营管理能力已经跟不上电网发展的节奏,国家电网也必将在投资规划方面更多地向电力系统运维和管理方向倾斜。
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必将带来更多高技术含量的电力二次设备的投资,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电力系统智能巡检产品及服务市场将成为电力系统投资的重要“风口”。
国网规划于2018-2020年全面推广机器人运维应用。
国网“十二五”智能化规划已改进变电站运行管理方式,从传统有人值班逐步向集中监控、无人值班方式转变。
2015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直属科研单位)建立智能机器人入网检测试验室,并制定出阶段性发展目标:2018年,开展小型化、工具化机器人应用试点,建成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信息管理平台;2020年,全面推广小型化、工具化机器人,在公司系统变电运维班组内进行全面配置。
南网自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机巡+人巡”运维模式。南网公司在2013年底首个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推广应用工作开始逐步展开;2016年,南网“十三五”部署全面推行“机巡+人巡”运维模式,指出要推广智能作业、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设备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开展机器代替人、“互联网+”、大数据的研究应用。
2018年5月,南方电网正式提出《智能技术在生产技术领域应用路线方案》,机器人技术有望全面应用于南网系统现场作业。
电力系统对智能化巡检机器人具备较高接受度
智能化巡检机器人无论在技术应用和功能实现方面,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对电网巡检运维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产生积极作用,电力系统对智能化巡检机器人具备较高接受度。
1) 电力系统安全的必然要求。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众多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连接而成的大系统,随着大容量、超高压、交直流混合、长距离输电工程的投入运行,系统复杂性显著提升。
输电、变电、配电设备是电网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努力提高电网安全运行能力、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而电力系统智能巡
检是保证电力设备健康运行的必要手段,国内庞大的电网规模和输变电设备存量,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投资,客观上为电力设备智能巡检业务提供广阔空间。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网址: http://www.dlxtzdhzz.cn/zonghexinwen/2020/072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