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刊物[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征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投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收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数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栏目[05/29]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成人高考专科:电力系统自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学校简介: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针对广东省
学校简介: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针对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新兴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工、经、管、文等学科全面发展的专业布局。学院招生代码:14265。
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530103
招生对象?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员
或同等学历者
学制与学历??2.5年??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力系统、供电局、各级变电站、发电厂以及大中型用电企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力工程图纸的绘制;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的调试、操作、维护;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管理;电网、各级变电站、发电厂及电力生产或用电企业的供电、配电、调度的工作。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能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及工厂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电能生产、传输、调度等自动化控制;电力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恳务实,行为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英语、数学、计算机和企业文化知识等。
(3)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在工作中懂得一定的社交与合作,能适应各种环境。
2. 知识结构
(1)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与维修、PLC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施工及管理、电力拖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3. 专业能力
(1)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具有熟练应用和操作CAD软件,并具有阅读、绘制和设计电力工程图纸的能力。
(2)了解发电厂的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原理与电路控制技术。
(3)具有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的装配、调试、操作,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管理的能力。
(4)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技术。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设置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1. 基础课程部分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基础素质,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 专业课程部分
专业课程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课程设置上采用模块化,各模块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一个或多个能力为原则;在课程安排上采用分层递进,注重能力分阶段提高,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简介
1. 电力系统自动化
本课程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电力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和电网保护自动化。主要介绍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能量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管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的能力,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工作原理、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装置的设计方法,并且理解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分析方法,从而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工作。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本课程主要介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的专业知识。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网址: http://www.dlxtzdhzz.cn/zonghexinwen/2020/071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