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力系统自动化》栏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数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收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投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征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刊物[05/2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策略及技术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在实际运行中,可快速准确地判断电力系统所出现的故障问题,并自动切断故障设备,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 引言
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在实际运行中,可快速准确地判断电力系统所出现的故障问题,并自动切断故障设备,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让电力系统依旧照常运行。为了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相关电力企业需继续深入探究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的有效性,从而有效促使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分析
1.1 评价保护装置的灵敏性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之中会设置一个灵敏度较高的电子式互感器,这一灵敏模块在实际的电力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子式互感器连接着多条光纤输出和输入口,且每条光线都具有独特性,当电力系统出现一定的故障时,所有光口的发热量便会自动集中并影响电子式互感器,造成采样值发生改变,而采样值传递信息给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自动化装置便立刻启动备用操作,切换工作方案,让继电保护装置调节至最适合的冗余方式,让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与此同时,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能有效分析电子式互感器采样值的具体工作变换情况,并依据此参考快速排查电力系统中的母线和各线路的运行情况,定位故障位置,通过绕组变形测试检测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最终可获得相应的灵敏度数据,具体数据可见表1。
表1 继电保护装置相应的灵敏度数据装置名称 检修时间/(次/h) 故障率/% 灵敏度/%断路器 150 0.069 94.21变压器 250 0.016 88.54隔离开关 90 0.004 86.36电缆 60 0.039 76.41
当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通过优化评价方式测定各装置的灵敏度时,一旦发现灵敏度有所偏差,其便会自动调整各装备的冗余方式,变更设备的容错技术,根据多表技术转换电缆的连接方式,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或者可通过备用的零件来调整电力系统的灵敏板块,提升可用度,降低误动率,即使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问题,灵敏模块仍然能有效、准确地测定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评价继电保护装备的灵敏度,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选择性切断故障点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自动化装置会自动选择合适的位置点解决故障问题,这即指故障点。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输入特征量较为特殊,其运行工作情况更复杂。继电保护装置多数指标均具有可靠性,若电力系统出现的故障属于可维修部分,在特定条件之下,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调整特定功能的概率,计算设备进行无故障工作的具体时间平均值,再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问题调整工作运行时间,减少不可修复装置的工作时间,防止电力系统将工作时间浪费在不可修复装置上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度和维修成功率,延长设备的平均寿命。
在二次回路时,自动保护装置会使用通信网络取代铜电缆,当其间指标的数值大小出现变化时,便说明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假设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指标成功率超过了正常值,又不可修复时,在接近电力系统500m 内自动化装置便会挑选其中一个点切断故障点,保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当基本指标成功率低于正常值时,自动化装置则会选择超过500m 的距离选择故障点切断。而当故障位置属于可维修部分时,自动化装置先会自动分析基本指标成功率的改变,再适当选择合适的故障点进行维修,并不是通过电缆切断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
通过故障指示来分析各指标与电力系统运行正常值的关系,判断故障问题,推测故障点,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故障点自动切断,不但能避免故障所带来的损失,还能强化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最大限度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3 短时间内切除故障设备
电力系统在工作中突然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能第一时间感知故障位置,收集故障模式和具体信息,并转为相应的预警信号发送给维修工作人员。若故障问题不算严重,继电保护装置可自行修复,在最短时间内切除故障设备,再转换修复成功信号传达监管口,向工作人员提示已修复完毕且正常运行。若故障问题较为严重时,继电保护装备则先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再通过灵敏板块检测故障位置和具体情况,迅速判断能否自行执行切除指令,并将失效后果(局部失效或者最终失效)转为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及时维修处理。
2 提高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措施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网址: http://www.dlxtzdhzz.cn/qikandaodu/2021/0525/981.html
上一篇:探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下一篇:试论高压电气试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