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力系统自动化》栏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数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收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投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征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刊物[05/29]
面向卓越计划工程师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概述 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政策,教育部先后确立了三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一、概述
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政策,教育部先后确立了三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名单,其宗旨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由大国向强国的迈进,培养在技术领域创新能力强和适应企业需求的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全面培养和提高我国工程领域人才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1-3]。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计划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4]。
作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是新工科建设,主要实施工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5]。刘丁等分析了国内自动化类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不足之处和进一步建设的建议,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实施提供参考[6]。张兰勇等按照新工科新要求,论证了在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下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7]。谢卫才等提出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综合改革[8]。姚建红等对电气信息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系统的优化[9]。彭磊等探讨了卓越计划背景下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10]。周珂等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实践体系的系统建设[11]。肖燕飞等探讨了“卓越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12]。董霞等从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13]。韩新才等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中的问题,对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包括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14]。林健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通过分析课程体系及其结构,探讨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15]。
根据我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实施指导意见,结合以往文献中关于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工程师培养的建设和实施方案,本文旨在探索和讨论自动化专业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等相关制度与机制的建设[16],以及培养目标、过程和结果等监控体系的建立,为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二、卓越计划工程师培养制度与机制
(一)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工程师的培养需要企业行业以更加全面的方式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面向企业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扭转当下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行业的需求不匹配的恶性循环,从而构建一个校企合作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体系。在实施校企合作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订中,自动化专业应与相关企业行业充分沟通交流,共同建立学生在企业行业实习实训中的培养方案,将实际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融入到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并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工程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同时强调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学习企业行业的工程相关技术、管理理念和职业规范,树立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此外还需努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度,使校园教学与企业行业实践的培养相互配合,构建一个高效的多形式培养过程。
(二)教师工程能力提升
鼓励自动化专业的教师积极主动与企业行业合作,切身深入到企业行业中去掌握企业行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提升专任教师工程实践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建立具有企业行业实践背景的教师团队,既能从事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又能从事科研和技术的开发,为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自动化专业还应从企业行业中聘任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讲座、毕业设计指导,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和学术前沿,拓展学生视野。也可以引进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对专任教师队伍进行有目的的补充,提高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工程师培养教师团队的工程技术素质。此外,自动化专业还要积极去探索和改进对教师的考核形式,从以往的发表论文为主的评价方式转而向将工程类项目、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支持等与理论成果同等权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自动化专业的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专业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网址: http://www.dlxtzdhzz.cn/qikandaodu/2021/0413/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