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力系统自动化》栏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数据[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收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投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征稿[05/29]
-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刊物[05/29]
试析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且在人才培养方面越发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呈现与发挥。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的专业教学思维、理念与方
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且在人才培养方面越发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呈现与发挥。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的专业教学思维、理念与方法较为局限,没有对实践教学给予充分且全面的重视,使得农业机械化教学缺乏一定的实践性与效率性。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专业学科,在教学中重视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夯实好农业机械专业学生良好的知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模拟与训练教学,通过实践来积累更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相关知识与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易于激发与调动学生创新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推动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一、分析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教师在展开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时,过分重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分重视“教”的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学”的重要性,也没有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与启发,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更好地重视,进而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与综合品质等得不到更好地塑造提升。基于此,在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运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既重视农业机械化专业理论课程的有效教学,又重视农业机械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在理论基础得到更好夯实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创新的机会和空间,更易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与激情,使得学生更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当前的教学活动与课程当中来,更加深刻地掌握与体会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的知识与内容。
与此同时,运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科学化,更加合理地分配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培训课程的教学课时,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专业素养、实践创新能力与水平都能够得到更好地锻造与提升,这与我国素质教育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契合,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未来取得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探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一)重视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在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中应用三位一体教学实践模式,首先就必须要重视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创建,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中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难题。创建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素质与实践创造能力。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创建基础教学-实践训练-工程创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与体系中,主要涵盖三个教学阶段,分别基础、实践与应用。
在基础教学阶段,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资深的专家或者教授来展开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专题讲座,并通过对试验基地或者实习企业的深入考察与调研,来让学生学习、了解与掌握更多专题调研、检索文献、科研选题、撰写科研任务书的方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不断培养与提升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训练阶段,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展开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科研项目或者竞赛,可以让学生自主选题,每人一个科研课题或者项目来展开实践训练,学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展开并完成项目科研与创新设计,着重对学生的科研、探索、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在应用创新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要求学生将基础阶段、实践训练阶段所学的内容与技巧应用到实处。学校通过开设实验室,提供校企合作基地,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应用到具体实践活动当中,锻炼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与实操能力,使得学生的实践经验得到更好地增长与积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能够提升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团队指导小组的组建,内含智能农机团队指导小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团队指导小组、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指导小组,每个团队都是由5 个教师以及双师型导师构成。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来自由的进行指导团队的选择,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导师负责实践指导与帮助,导师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指导与评价。通过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完善,促进指导与训练更加多元化,实践性、创造性与实用性更强,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网址: http://www.dlxtzdhzz.cn/qikandaodu/2021/0406/831.html
上一篇:丹酚酸纯化工艺自动化控制研究
下一篇: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方